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凌漪 发自重庆 近日,重庆市教委联合市委宣传部、市委网信办、市科技局、市公安局、市民政局、市住房城乡建委、市文化旅游委、市卫生健康委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团市委、市妇联、市科协、市关工委、市消防救援局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《重庆市家校社协同育人“教联体”建设工作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“教联体”落地生根,促进全市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。
据介绍,“教联体”是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、以学校为圆心、以区域为主体、以资源为纽带,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的一种工作方式。其内涵是整合与学生健康成长、安全管护等育人责任有关的各类主体,包括政府、相关部门、学校、街道社区、家庭、社会资源单位等,明确各自职责任务,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,有针对性地推动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突出问题,搭建常态化育人平台和活动载体,为学生参与文化学习、体育锻炼、艺术活动、劳动教育、科学教育、社会实践、课后服务等提供全方位条件保障。
《方案》明确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“教联体”建设,以“12236”(一个方案、两个关键、两个支撑、三项机制、六大工程)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体系为行动指南,即落实《重庆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实施方案》为总抓手;紧扣“教联体”、实验区建设两个关键;强化人才队伍培养、监测评价体系构建两个支撑;健全“部门横向联动,市—区县—学校—镇街、村社区纵向贯通,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三方共育”的3项常态长效机制;实施“渝育有才”专业能力提升、“渝儿有方”家庭教育、“渝校有力”学校建设、“渝苗有责”育人环境净化、“渝童有爱”困境儿童关爱、“渝社有育”育人资源集成6大工程,共同为孩子们打造健康快乐成长的“大本营”,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。
《方案》提出,重庆全市要锚定“西部基础教育排头兵”目标定位,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聚焦育人质量提升主线,将家校社协同育人“教联体”建设纳入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,推动形成政府统筹、部门协作、学校主导、家庭尽责、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格局。到2025年,70%区县建立“教联体”,实验区100%建成“教联体”;到2026年,各区县全面建立“教联体”;到2027年,全市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体系更加完善,教联体全面覆盖惠及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场域,形成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