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市妇联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妇联深化“爱心妈妈”结对关爱三年行动工作部署,提质拓面、提档升级“爱心妈妈”结对关爱工作,融入巾帼“五联工程”“渝好”八大品牌、十三大项目整体目标体系中统筹谋划,以“渝好关爱”特色品牌统领“爱心妈妈”工作,务实结对关爱“1331”工作举措。
建好一支队伍,拓面应结尽结
一是队伍组建全领域。组建以妇联干部、执委为主体的“渝好爱心妈妈”队伍,依托“红岩先锋工程”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等载体,招募机关干部、党员干部、各行业领域优秀女性参加,各区县因地制宜组建“红岩姐妹”“帅乡妈妈团”等,丰富壮大队伍,目前已招募“爱心妈妈”5万人。二是结对关爱全覆盖。全面排查,结对关爱4。3万名儿童,实现“渝好爱心妈妈”与散居孤儿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准结对全覆盖,与生活、学习等方面存在困难、亟须关爱的留守困境儿童结对关爱全覆盖,通过集体活动、项目帮扶等,实现留守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全覆盖。三是动态管理全流程。建立招募、准入、服务、退出机制,强化队伍管理,提升队伍稳定性和规范化水平。
做实三个结对,分类精准关爱
一是困难关爱“一对一”。对生活、学习等方面存在困难的留守困境儿童,就近就便精准匹配1名“爱心妈妈”,做实“6+1”日常关爱,即每周与孩子联系一次,每月与监护人交流一次,每学期陪伴孩子参加一次亲子活动,每年陪孩子过一次节、共读一本好书、开展一次普法安全自护教育,持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。二是重点关爱“多对一”。深化“1+1+N”(1个“爱心妈妈”+1个留守困境儿童+社会帮扶N力量)结对模式,对心理行为问题突出,存在侵害他人或遭受侵害风险的留守困境儿童,拓展老师、医生、民警等帮扶对接“N”力量,实现“一人一档一策一专班”“多对一”开展重点关爱。三是团体关爱“多对多”。前置预防关爱,全覆盖41个区县组建“渝好”欢唱、欢跑团,用儿童喜闻乐见的音乐、运动疗愈模式,覆盖2500名儿童;强化心理关爱,连续9年全覆盖实施“情暖童心·相伴成长”心理团辅、个辅项目,每年开展留守困境儿童及“爱心妈妈”心理辅导1。2万余人次,提升儿童群体适应性和社会化能力;突出多元关爱,实施“渝童启航”涉案未成年人家教指导、“把爱带回家”、成年礼爱心接力等项目,惠及150余万人次,做实全成长周期关爱。
建立三项机制,全面提升赋能
一是建立培训指导机制,依托重庆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、家庭教育学院等,组织培训示范交流2。7万余人次。委托专业机构定期开展心理调适、案例式教学辅导指导,全市300余家社工组织形成关爱联盟,为“爱心妈妈”志愿服务搭建共享互通平台。二是建立评估督导机制,委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,对受助儿童、监护人、班主任等开展调查走访,客观评估关爱情况,补齐工作短板。三是建立激励礼遇机制,联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、政法系统网格员服务等积分平台,开展积分兑换,探索“以奖代补”给予经费支持。推荐优秀“爱心妈妈”评选三八红旗手、最美志愿者、最美家庭等,礼遇“爱心妈妈”结对关爱。
开发一个应用,数字迭代升级
开发“巾帼重庆”应用,实时抓取留守困境儿童基础信息,智能辅助匹配建成结对档案,建立关爱事项清单对照完成,形成关爱工作看板展示,进行数据统计分析,实现全局一屏掌控、执行一贯到底、监督一览无余的数字化协同。迭代升级“家庭成长环境风险防控一件事”,推进市妇联未成年人家庭监护教育关爱改革,争创重庆市党建统领改革创新实践案例,构建未成年人家庭监护教育摸排、指导、关爱、监督体系,建立综合评估、教育协同、关爱补位等工作机制,推动关爱事件在政法、民政、公检法等部门流转办理、闭环处置,实现关爱服务更加有力有效。
下一步,重庆市妇联将在拓建队伍、扩面结对、常态关爱、数字赋能等方面狠下功夫,构建响应更加迅速、关爱更加落实、体系更加完善的工作格局,着力打造机制完善、措施有力、效果显著、群众满意的儿童关爱服务品牌。(重庆市妇联党组书记、主席 彭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