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责任。武隆区凤山街道出水村村支书谭海燕,在大年初一的下午参加了街道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”电视视频会议之后,就第一时间赶到出水村,组建防疫领导小组,召开村社干部会议,开展疫情排查宣传工作。从大年初一到现在,从路口到村口,从湖北到武隆区外,所有进出人员一律开展排查、登记、测体温,“望、闻、问、询”,切实做到一车不漏,一户不漏,一人不漏,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紧张、扎实、有序开展。
人勤春来早,春耕备耕忙。疫情蔓延期间,正是备耕供种、春播春耕的关键时期,既要防控疫情又要春耕生产,谭海燕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思来想去,她决定一手抓疫情防控,一手抓春耕生产,帮助村民在抗击疫情的同时,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。
“谭支书天天都在村里跑。教我们戴口罩、洗手,还要关心我们这些农村人田头的庄稼,是人民的好干部呀……”出水村的村民谈到谭海燕无不一一竖起大拇指。
“我不仅是出水村村支书,我也是区上的科技特派员,还是巾帼建功标兵,这些头衔不是拿来看的,是要干实事的。现在疫情形势严峻,如果不及早谋划春播春耕,不仅我的村民们没有收成,连市场供给都会相当困难。”据她介绍,在这个特殊的时期,她通过“四步法”有效解决了防疫和春耕“兼得”的问题。一是化整为零,将过去集中大棚育苗的方式,改为分散育苗,避免多人聚集;二是改“土”为“洋”,过去农作生产不需要任何防护“装备”,现在村姑变洋妞,田间地头,大家都戴上了口罩,在忙完农活回家进屋之前,还得用消毒液或者肥皂洗手消毒,村民也像城里人一样讲究卫生了;三是现购为储,让缺少有机肥、地膜等农用生产物资的村民,通过手机短信、微信、电话等方式统一将自己的所缺物资告诉给村干部,由村里统一登记,报给农资供销商备货,等待疫情结束,物资立马购回;四是变长为短,指导村民村民尽量把中长期蔬菜改为短期时令蔬菜种植,确保全区市民在疫情之后能有充足的蔬菜供给。
2月底,谭海燕已带动凤山街道在家村妇女培育各类蔬菜种苗218亩,可以满足5000亩大田直栽,已储备有机肥1500吨,地膜102吨,有效推进了早季蔬菜育苗和大春农资储备保障供应等各项工作,保障了“米袋子”和“菜篮子”,真正做到了防疫春耕两不误,彰显了巾帼风采。